中国带回的月背土发现很多白色物质 非玄武质物质新线索

中国带回的月背土发现很多白色物质 非玄武质物质新线索

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、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及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团队,在《国家科学评论》上发表了关于嫦娥六号返回月球样品的初步研究成果。这项研究详细描述了样品的物理性质、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,标志着对月球背面探索的新篇章。

中国带回的月背土发现很多白色物质

研究指出,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密度较低,显示其结构松散、孔隙较多。月壤粒径分布呈现出双峰模式,意味着样品融合了多种物质来源。与嫦娥五号的样品对比,这批样品中斜长石比例上升,橄榄石则减少,揭示了非玄武质物质对该区域月壤的显著影响。

中国带回的月背土发现很多白色物质 非玄武质物质新线索

样品中的岩屑主要成分包括玄武岩、角砾岩、粘结岩、浅色岩石片段及玻璃质物质。其中,玄武岩碎片占比较大,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、斜长石和钛铁矿,少见橄榄石。角砾岩与粘结岩的构成复杂,含有多种岩石碎屑和玻璃质材料,反映了其来源的多样性。

矿物学与地球化学分析揭示,样品富含斜长石、辉石和玻璃质物质,玻璃含量接近阿波罗样品最低值,同时发现少量斜方辉石,进一步证明存在非玄武质成分。样品中铝、钙氧化物偏高,而铁氧化物较低,与月海玄武岩和斜长岩混合特征相符,且钍、铀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低于KREEP玄武岩,与之前月球正面样本有显著差异。

嫦娥六号的采样地点——月球背面南极-艾特肯盆地,为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获取样品。这个区域的月壳极薄,可能保留了月球早期撞击盆地的原始信息。这些样品为研究月球的撞击历史、背面火山活动及内部结构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资料,有助于揭示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质差异,推动月球及行星科学研究向前发展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科技观 » 中国带回的月背土发现很多白色物质 非玄武质物质新线索

相关文章

评论 (0)